6月5日,正在湾沚区六郎镇禾之润农业机械办事专业合做社育秧大棚内,担任人周能为正正在调试新引进的全从动育秧出产线,上千个秧盘好像坐“电梯”般正在出产线上下穿越,嫩绿的秧苗正在精准调控的中舒展身姿。这个名为“轮回立体式育秧床”的新型育秧设备,改变了“哈腰弓背”的保守育秧场景。“保守育秧体例是农人把秧苗盘放正在露天的地步里,完满是‘靠天吃饭’,一般是30天一个周期。一个育秧季候一般是进行两轮,但会晤对气候前提不确定等问题。后来我们就放正在大棚里,但需要的人工也多,效率低。”周能为向记者引见。走进禾之润合做社育秧大棚,4米多高的轮回立体式育秧床,就像一栋“大电梯”率先映入记者的眼皮。秧盘正在齿轮带动下轮回来去,每个“楼层”的秧苗都能按时晒饱“日光浴”,而且通过雾化加湿精准弥补发展所需。“育秧最怕的就是极端气候。”一边操做设备,保守育秧温差较大,烂种、烂秧的环境老是如期“上演”。为了本年的夏种可以或许正在育秧方面有所冲破,客岁10月,周能为颠末多方调查,引进了两台轮回立体式育秧床,设备配备专业的雾化加湿、喷药安拆、补光系统,同时智能化的电控系统等,能对秧苗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强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取精准调控。秧苗适合的发展温度是20℃—32℃,低于20℃秧苗发展迟缓,高于32℃容易形成烧苗灭亡,夜间温度更是不克不及低于12℃,不然秧苗容易遏制发展。“温渡过高,我们就会排气扇进行通风。温度降低时,我们能够利用加温器加热。就像做尝试一样,影响秧苗发展的各个要素都能正在这套设备里进行调控干涉。”周能为说。记者看到,育秧床共有6层,总共能够摆放秧盘4000个,每层都有照明设备,通过履带传送秧苗盘这种凹凸参差的立体体例,添加了单元面积秧盘摆放的数量,削减了用地和人工,一台设备一轮所育出的秧苗栽插的大田能够接近200亩。轮回立体式育秧床给秧苗的发展办理带来了便当,提高秧苗质量的同时,也保障了移栽大田之后的成活率。“轮回立体式育秧床的育秧周期,比保守的露地育秧要节约5—10天,能够实现一个育秧季候里的多轮育秧。”周能为向记者引见。虽说轮回立体式育秧设备改变了保守育秧模式,让效率变高,但正在利用中,周能为发觉,“厂家的设备曾经发卖了数千套,但我正在利用中仍是发觉了问题,好比说履带传送虽然效率高,但利用过程中还无法实现无人操做,需要人按期去进行调整。”周能为说。发觉问题就要及时处理,周能为正和厂家不竭地沟通,按照他的和要求不竭调试、更新设备。他告诉记者,引进育秧出产线的目标不只是供本人的合做社利用,而是但愿将可复制的新手艺模式推广开来,就像当初无人植保机的普遍推广利用一样。一起头大师正在利用上也碰到不少问题,我总结最焦点的问题就是没法实现‘傻瓜式操做’。”周能为说。实现聪慧农机“傻瓜式操做”是周能为逃求的方针。他正在出产实践满意识到,聪慧化、科技化是将来农业成长的标的目的,无论何等高科技的农业设备设备,正在操做中必然要便利,尽最大可能节流人力。做为一名新时代农人,正在出产过程中,周能为一直进修新学问、新手艺,2016年由他自从研发的“水田整平车”获得了国度级发现专利。他正在本地率先采办利用斗极无人驾驶拖沓机、插秧机、多光谱无人植保机等先辈农业机械30多台套,以及合用当地的农业机械及配套设备40多台套,根基实现了耕、种、防、收、储、运等全程机械化功课。“现正在,让秧苗住上‘电梯房’的轮回立体式育秧床补齐了粮食出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初一块‘拼图’,虽然设备并不完满,还需要不竭改良,但我相信只需能吃苦、肯研究,农业出产全程机械化总有实现的那一天。”周能为充满决心地说道。 |